细菌性食物中毒怎么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是什么?
2023-04-04 10:58:42 来源:
细菌性食物中毒怎么办?
细菌性食物中毒又可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两类。在治疗方面,胃肠型食物中毒主要以积极的对症治疗为主,早期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卧床休息,初始情况下建议进食流食或半流食,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逐渐过渡到正常的饮食结构,在对症治疗方面可以选择口服补液盐溶液进行补液治疗。
此外,如果患者出现有恶心、呕吐、腹痛的症状,可以选择山莨菪碱、阿托品等进行对症的处置。当患者出现剧烈呕吐时,可以给予平衡盐溶液进行静脉输注,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纠正酸碱失衡和离子紊乱。一旦患者出现休克表现时,应该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在针对病原菌治疗方面,一般不推荐抗生素的使用,但是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高热时,应该按照病原菌的不同进行抗生素的选择使用。神经型食物中毒又称为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引起的临床症状。
除卧床休息外,应该尽早行催吐、洗胃以及灌肠治疗,常用的溶液多选择是5%的碳酸氢钠或者1:4000的高锰酸钾。同时给予患者适当的导泄治疗,目的在于减少肉毒杆菌外毒素再吸收,但是导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应该避免镁剂的使用。因为神经型食物中毒往往会出现呼吸功能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应该视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尽早的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操作,目的在于保持气道开放和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力争在24小时之内尽早地使用多价位抗毒素血清治疗。
其他的治疗方面还包括营养神经的治疗以及青霉素的使用等,其中青霉素的使用的目的在于消灭肠道内的肉毒杆菌,减少外毒素的产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具备感染性腹泻的特点,在临床症状上有一系列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腹痛、腹泻,腹泻为稀水样便、黏液脓血便,严重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还具有消化道出血、便血等特点。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验血后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都会相对偏高,另外抗菌素都有确切疗效。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原因有三种,第一种是食物在食用前没有煮熟或者和其他的食物因为生熟交叉从而引发感染,而且如果食物被服务人员感染也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第二种是食物在整个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环境的卫生,没有做到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导致食物受到病原细菌的污染,受细菌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内就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第三种是由于食物在储存过程中放置在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地方,从而有很多毒素的产生,当经口进入人体内也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出现中毒的患者,首先建议先卧床休息,然后病原治疗可以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最后要做到对症支持治疗,适当的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责任编辑:]